【书香满院•290期】杨晓玲:专题拍摄—全科医生的一天
发布日期:2024-01-19 15:32:56
点击:
全科医生作为群众健康的“守门人”,守护着基层疾病预防和重大防疫的“第一关”,不仅方便了广大患者,也缓解了医院的接诊压力,让医疗服务变得更加高效。
本期书香满院,为您分享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事业部副主任、天桥卫生服务站站长杨晓玲的文章,感受全科医生的一天。
专题拍摄—全科医生的一天
作者:杨晓玲
全科医生,顾名思义就是全科医疗服务的提供者,为患者、家庭和社区提供优质、方便、经济有效的一体化基本医疗保健服务,是进行生命、健康与疾病的全过程、全方位负责式管理的医生。
他们不是聚光灯下与“死神赛跑”的临床一线医生,也不是妙手回春的名医大咖,而是居民最贴心的人。他们不仅治疗疾病,还主动帮助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预防疾病的发生,用行动诠释“健康守门人”的责任。
由于天桥卫生服务站辖区人口基数大,老年化程度高,重点人群占比突出,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量显著,全科医生每天都是超负荷的忙绿着,不仅需要技术,也需要耐心和体力,更需要责任心和同理心。蒋华吉医生有着多年的从医经验,凭借着一身过硬的技术和一颗赤承的心,得到签约居民的高度认可。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,一起走进全科医生的一天。
今天是11月23日,星期四,像往常一样,蒋华吉医生提前40分钟来到天桥卫生服务站。此时,门口已有多位居民在等候,一天的工作就此拉开序幕。
上午7:20
晨间门诊 —家庭回访
测空腹血糖、量血压、问诊听诊、开处方、个性化指导……,有条不紊、忙而不乱。
晨间门诊
蒋华吉医生为患者进行测血压和用药指导。
进行电子认证。
88的王奶奶,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和脑卒中等慢性疾病,因血压一直不太稳定,需要经常调整用药。在蒋华吉医生常态化上门服务后,王奶奶就成了蒋医生的“铁粉”。
82的沈奶奶,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,伴有身体残疾,因胸闷不适前来看诊。
家庭回访
忙完患者就诊高峰期,已到上午11点钟,他翻看着工作备忘录,快速抄写了三位需要家庭回访的住址,经团队护士电话通知后,赶往居民家中。
78的张奶奶,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疗,出院后下转社区随访的康复者。
85岁的漳爷爷,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,现视力模糊,需要定期上门随访指导。
蒋医生叮嘱漳爷爷老伴家庭康复注意事项。
83岁的焦爷爷,是高血压、帕金森患者,半失能,因长期卧床导致尿潴留,需要定期上门换导尿管。
午餐时间12:10
蒋医生返回天桥卫生服务站已经是12:10分,大家围坐在一起,边吃盒饭边分享着上午的工作体会,其乐融融,半天的疲倦已经烟消云散。
中午12:30
继续接诊 –整理资料 – 上门服务
午饭后,蒋医生开始陆续接诊学生,进行测体温、查体、听心肺……因为季节的变化,低龄孩子逐渐成为全科医生服务的一个特殊群体,他们不同于老高糖人群,大多对症状表述不清,需要医生耐心去听诊分析,给予对症治疗。不固定的有少量的外伤处理或者中医适宜技术服务。
继续接诊
接诊、查体、外伤拆线,一直在忙碌中。
95岁的何奶奶前来就诊,高血压患者,自述胸闷。
蒋医生为慢性病患者开具处方和指导用药。
整理资料
他翻开家庭医生履约记录,发现有少数常态化上门老人的心电图标识未做,他拿起心电图仪和听诊器,骑上电瓶车,又开始了下午的上门服务工作,确保他签约的每一个重点人群服务不打折。
上门服务
79岁的王爷爷,行动不便,上门履约心电图。
85岁的曹爷爷,是高血压、脑卒中患者,伴有半身不遂。上门履约心电图。
指导居家康复。
蒋医生回到天桥卫生服务站已是17:10分,工作仍再继续。他把一体机上传的服务记录完善好、把当天接诊的63份门诊日志浏览审核一遍“提交”,已是18:05,此时门外已是伸手不见五指了,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匆匆离去,背影在初冬夜晚的灯光下显得悠长悠长,一直延伸到居民楼下。
晚上7:00
结束一天的工作
这样忙碌的工作节奏,是社区医生无数个工作日里最普通的一天。明天,他将去天桥卫生服务站北斗星城服务点继续为辖区居民服务……面对广大患者,不管他们多么疲惫,他们都微笑着;不管工作有什么困难,他们都努力着。在这平凡亦不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,争做“有温度”的全科医生,成为患者的“医”靠。